税收政策的说说 税收政策好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收政策的说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税收政策的说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与纳税关系大吗?为什么?

这个绝对是有关系的,2012年我就办理过一次,当时更改营业执照后,直接给公司省下了40万的税款。

税收政策的说说 税收政策好处

那是2012年国税总局下发了文件《关于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对物流企业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当时我们集团旗下很多的仓库,包括自用的,出租给子公司以及其他公司用的。但是当时集团营业执照上没有仓储”二字。于是我跑到隔壁的工商局更改了经营范围,然后又整理好所有仓库的房产证复印件,并做了一份汇总表格,写了一份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申请报告。

后来请了当时的地税专管员到公司实地勘验,还带他去了我们的农贸市场、旧货市场。我清楚地记得连续三年可以减免40万的土地使用税。

当时我们的营业执照上就是下面这些,“仓储”二字就我去申请更改的。

1、批发、零售:化肥、家用塑料薄膜、农机具日用杂品、百货、五金交电、金属材料、化工材料(不含化学危险物品)、建筑材料、矿产品、汽车零配件、工艺美术品(不含金银首饰)、机械电子设备、 纺织品、家具、棉花; 2、仓储; 3、经营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不另附进出口商品目录),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4、从事市场物业经营管理,出租市场场所(摊位)和设施,为进场经营者提供相关服务(限合法成立的分支机构经)。

这些年国税总局出台了很多关于物流仓储用地的优惠政策。建议要经常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的税收政策库。像我2012年办理的优惠政策,实际上后来都有一直延续。就在上月国税总局还依旧发布了这个优惠公告。

营业执照是企业本着“依法经营、诚信厚德”的原则,经过法定程序获得的商业许可证明文件。它是企业合法经营的基础,也是与企业相关的行政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认识和了解企业经营范围的重要依据。而对于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与纳税关系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纳税类型: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所涉及的具体业务,有可能要求企业按照不同的财务和税务制度进行处理和申报。例如,如果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到货物贸易,那么就需要按照增值税的规定申报纳税;如果经营范围属于服务行业,则需要按照服务税的规定申报纳税。

税种范围: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一般包括企业涉及到的主营业务和兼营业务,表明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领域。这个范围是与企业纳税关系紧密相关的。例如,如果企业的经营范围中包括了进出口贸易,那么需要向海关缴纳关税;如果经营范围中包括了国内贸易,那么需要向税务部门缴纳增值税。

综上所述,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与纳税关系存在较大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并不是征税依据,仅仅只是税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机构认识企业的范围标志,具体的涉税范畴还需要根据税法、财政法规和实际经营情况等因素进行具体确定。

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和纳税关系还是很大的,经营范围决定的纳税的税种和税率,也就是说,企业从事何种经营范围和业务,决定着企业纳何种税及这个税种的税率。例如从事商贸销售行业,主税种就是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一般纳税人目前就是11%,小规模就是3%,如果经营的是免税商品,它的税率就是0%。

企业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与企业的纳税,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有些人在填企业经营范围的时候,往往认为范围越大越好,这样以后就不需要再去做更改。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并非是范围越大越好,而是以适合为好。

经营范围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业务运营范围的匹配程度

所经营的业务,一般要是经营范围上有的。如果没有,那么开发票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是偶尔出现的,临时性的开票需求,那么可以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再取得同意后进行开具,但如果是经常性的业务,那么需要添加经营范围,再由主管税务机关增加相应的征收品目及税率,自行开具发票。

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税负的筹划当中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但如果经营范围填写不当,就可能影响到了企业对税收优惠的享受。

比如,在判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中,就有一条:要从事国家非限制性和禁止行业。像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也有禁止行业的规定。又比如,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有减免税的优惠,比如软件、集成电路等等,那么也会影响到企业税收优惠的享受。

还有,比如企业要想申请享受核定征收的,那就要避开不允许核定征收的经营范围。

公司经营范围和缴税没有关系,缴纳税款是根据公司的营业额来进行计算的。

经营范围是指国家允许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商品类别、品种及服务项目,反映企业业务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经营方向,是企业业务活动范围的法律界限,体现企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核心内容。

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与纳税关系不大。原因在于:第一,公司在工商部门登记的经营范围是公司民事行为能力的具体体现,通俗地说就是原则上公司只能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不可以超越经营范围,但是从我国《合同法》以及《民法总则》的具体规定来看,即使公司的经营活动超越了其登记范围,那么也不是一定认为该行为无效,只要公司的经营活动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及特许经营的相关规定,就认为该经营行为是有效的。比如:一家餐饮企业超越登记经营范围,售卖熟食以及礼盒装的粗粮等商品,不能认为其超越范围经营而认定该行为无效。但是如果这家餐饮企业超越经营范围销售彩票,则该经营行为就是无效的,因为销售彩票是特许经营的范畴,没有取得特许经营权是不得销售彩票的。

第二,税务机关征税也不是简章地按照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确定税种。税务机关征税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尤其对于查账征收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在征税时需要根据企业上报的当月实际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金额,确定其应缴纳的税款。也就是说,企业在申报纳税时,无需考虑经营范围,而是应当要把当月的实际销售总额,按照销售和服务等进行分类,以便适用增值税不同的税率。

纳税零≠零申报≠没纳税,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纳税零≠零申报≠没纳税,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提的特好!老张说说个人意见:答案是肯定的。

一、纳税零和零申报区别。纳税零,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了纳税申报,只是应纳税额为零。应纳税额为零,不一定是零申报,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销项税额减去当月进项税额后,出现了负数,也就是说有留抵税额,他的应该税额为零,但不是零申报。

零申报,是指纳税人同样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了申报,但是申报表中所有数据为零,这是零申报。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说,就是没有应税销售额,没有销项税额,同时也没有进项税额,也没有留抵税额,这就是零申报。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就是当月没有收入,没有代开发票,没有预缴税款,总之就是申报表为空。

二、没纳税与纳税零、零申报区别。没纳税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纳税零和零申报形成的没纳税。但是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情形,如没有进行纳税申报,应该纳税但是没有申报纳税;如进行了纳税申报,但是因为没有缴纳应纳税款,形成了欠税,造成没纳税;如个体定期定额户,实行以缴代报,不达起征点,也不申报,也没纳税。

三、零申报与没纳税、纳税零的区别。这是一个税收概念的区别,零申报是指在申报后,形成的一种申报状态。而没纳税和纳税零,是申报之后缴纳税款的情形,纳税零,可以理解为没有形成税款,不需要缴税;没纳税,可以理解为没有缴纳税款,但这种情形可能有税款,也可能没有税款。

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非请自来。

纳税零≠零申报≠没纳税,这种说法对吗?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这样理解,要说为什么,既简单又复杂,我们逐一来看看。

纳税零

顾名思义就是缴纳税款为零,不管是何种税,其应纳税额等于零。比如我们熟知的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等于当期进项税额,没有其他因素,应纳增值税就是零,即“纳税零”。

零申报

零申报是什么概念呢,通常就是税务系统需要申报某种税,而与该税种对应的业务当期并未发生,还得在按规定报税,这时可以在对申报表填列的数据为零(或者直接保存)后进行申报纳税。

纳税零与零申报区别

零申报必然缴纳税款为零,但是纳税零并不一定是零申报。像上述应纳增值税为零,即需要填列相关的税务数据,比如销售额、进项税额等。

没纳税

不知道这里没纳税怎么理解,是没申报还是没交税,没申报与没交税也是不同的。没申报就是不论是否需要交税都未按规定填写申报表申报;而没交税可理解没有按期缴纳税款,也可以理解为符合规定不用交税。

三者区别

按这样来说,纳税零是正常的申报纳税行为,不等同于没申报,有可能属于没纳税,因为真的没有没交税;零申报相当于未发生相关应税行为,纳税为零,也没就是没纳税。

大概就是这样,我都绕晕了,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收政策的说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收政策的说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专家讲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讲解
下一篇: 税收政策2022工资 2021工资税收政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