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税收政策 如何看待税收政策问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看待税收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何看待税收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公司被税务稽查这件事?
作为企业都不想被稽查,但稽查总是难免的,不请自来。
目前稽查局人力有限,企业能被稽查选中,说句玩笑话,那概率简直都像中奖了似的。
目前税务稽查的对象首先是被实名举报的对象。
既然有人实名举报,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这是稽查局必须上门核查,这是被极差选中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就要求企业必须主动配合,澄清事实,提供相关证据。
对于实名举报的,税务机关是需要根据稽查的结果回复举报人的。
还一种情况,就是双随机模式。目前稽查主要采取这种模式。
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是发展的趋势,意味着每个市场主体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必须增强守法自觉性;同时也意味着执法人员只能阳光行政,不能再‘看谁不顺眼’就去检查,即用制度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应对税务稽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事求是,如实提供相关证据,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于有争议的事项,必须有理有据,做到证据充分,事实清楚。
对以后的工作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不足之处。
税务稽查目前主要有选案稽查,举报稽查、专项稽查三种。
选案稽查,是税务机关选案部门根据企业申报的报表进行案头分析,对于异常数据较多的公司,将会作为稽查对象。
举报稽查,是税务机关根据举报人的举报线索进行稽查,这个针对性比较强!如果涉及到的话,也会检查举报问题之外的疑点。
专项稽查,是税务机关针对某个行业或者某种行为进行稽查,比如针对房地产行业,针对发票开具管理等。
稽查对于企业来讲,没有问题的企业很少,总会有各种各样主动或者被动的违法行为。每次稽查后,对企业加强企业管理都是一次提升。
应对税务稽查需要做的功课很多,首先要知道自己哪些做的对的,哪些做的是错的!再就是现场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也不可以忽略!
税务稽查并不是坏事,可以让你在稽查中查漏补缺,在以后的核算中也就知道要注意什么问题,这就好比人要定期体检一样,一年查一次不会有大的问题,即使有问题,稽查就会让你补交税交滞纳金,以后注意就行了。
本人曾经从事过一线税务稽查工作,谈谈个人的理解,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经过税务稽查之后,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补税,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都免不了补税,被追加滞纳金,甚至被行政处罚。
这是因为企业的财务和纳税状况,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一样,即使没有大问题,小毛病也是避免不了的。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或多或少会有一点亚健康的问题,企业当然也是类似的情况。
税务稽查作为税务部门最严厉的征管手段,平常与企业接触不多,所以给人以神秘感。
只要是被税务稽查的企业,大部分都逃不了补税,交滞纳金被行政处罚,甚至移送公安机关进行调查。税务稽查有点像体检,没有哪家企业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一旦被查出了问题,轻则罚款,重则可能让企业直接倒闭。
其实就算税务稽查没有查出点问题,只要传出风声,某家企业被税务部门稽查了,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也肯定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上市企业。
当然了,“皇亲国戚”的央企、地方大国企、有特殊关系的企业例外。毕竟中国也是个人情社会,税务稽查当然也有打折扣的时候。
当然了,企业被税务稽查,并不一定意味着肯定会被查出问题。虽然税务稽查当中有一个考核指标,叫选案准确率。假如要求达到95%的选案准确率,就意味着选了100个案子,必须查出95个有问题。所以税务稽查人员在绩效考核指挥棒下,肯定会卖力的查。
企业自身的状况比较健康,没有什么大毛病。有些企业本身财务状况比较健康,或者经营情况很简单,确实查不出什么问题。
税务稽查人员能力有限,查不出问题来。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在国地税合并之前,每一个县级的税务局都配有稽查局。但是以前的县级稽查局普遍被认为是养老单位,“老弱病残”都往里面塞,真正有检查能力的检查员没几个。指望这帮人查出问题,有些时候也不太现实。
部分税务稽查只是就事论事,不会全面铺开。税务稽查的案源分为很多种,有举报案源,有协查案源,也有随机分配的案源。举报案源一般有明确的线索指向,出于各种考虑,检察人员可能指挥,就事论事,并不会全面铺开。所以即使查出了问题,可能也只是小问题,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很重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或许会面临税务机关的稽查,当然可以避免税务的稽查是最好的,如果真的被税务稽查企业应该坦然面对。应该说,被税务机关稽查的企业或多或少都会被查补一定数额的税款和滞纳金。
现在的营商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除非有举报、有协查,或在金三系统出现数据异常时会被税务稽查重点检查;其他被税务稽查的企业主要是税务机关的双随机抽查,即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抽查机制抽到的企业,这种机制对每一位纳税人都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以规范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
那么,企业如果被税务稽查,企业如何应对:
1、摆正心态,积极配合,做好自查。税务机关到企业稽查都会下达稽查通知书,那么企业首先要做好自查,认真梳理企业的业务行为、会计处理是否存在问题。包括发票的开具、收入与成本的确认和配比、各种往来账等的会计处理等,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该补税补税。
2、如果是实名举报的税务稽查,则企业应高度重视,认真配合,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千万不要为了逃避检查,而修改、销毁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假如企业在自查中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应坦然面对,主动补缴税款,而不是修改或隐匿账目。
企业被稽查的原因有很多,有“双随机”被抽中(这种情形会在稽查局或所属税务局网站公布);也有被举报;还有是相关部门交办;还有一种就是因相关企业出了问题而涉及,等等(由于有些涉及工作秘密,不能一一列出)。
至于稽查对于企业以后的税务或其他方面工作有何影响,这个只能说,如果没问题就没什么影响;如果有些问题,但不是严重的偷逃税和虚开发票违法行为,那么影响也不大。但是如果被查出有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那么影响还是较为严重的,除了补税、罚款,还有可能因涉嫌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还有达到一定标准(如偷税100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虚开普通发票100份或者金额40万元以上的),将被列入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或者因达到联合惩戒标准而被联合惩戒。
要说如何应对稽查,我想,能说的无非就是依法接受检查,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业务。
现在税收稽查如此严格,是否和此次疫情造成企业经济下滑有关系?
可以说,没有关系,甚至是负相关的!
疫情原因,经济下滑,其实是打乱了税务机制改革的节奏的,本来会更快更坚定。现在为了照顾经济发展,反而宽松了许多。
税务稽查严格其实是国地税合并,税制发展的必然。
1、19年国地税合并后第一年磨合期,基本各项工作逐步迈上正规,正是打压违法违纪势头,弥补18-19年合并期间监管不到位的地方之时。税务团队可以说刚整装待发,2020疫情就必然让许多举措无法实施。
2、根据税制改革发展进程,2020年是税收立法,税务法治化的关键之年。金三系统升级,发票系统升级,工商公安等外部交换数据越来越多。社会行为变得越来越透明,稽查手段越来越丰富。
税务风险管控体系愈发成熟。早已不是以前的广撒网,挨户查,被动查的时代。现在是大量的案头分析后,精确制导。
之所以感觉稽查严格,是因为与两年前相比,现在税务金三系统,大数据分析已经驾轻就熟,一整套风险管控体系基本建成。根据不同的风险指标,精准推送风险任务。税局案头分析,风险评估,最后找到企业时基本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一找一个准,当然感觉严格了。
实际上,税务稽查效率的提升,让税局少打扰企业,不打扰企业,精准治税,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没感觉到题主说的这种情况。
打击假出口企业骗税,打击假企业虚开发票,一直是稽查部门的重点工作哦。
至于说到组织收入,这不是稽查局的主业。这个可以从每年全国税务稽查系统查补入库的税款金额与当年入库税款金额的比例可以看出。
至于题主觉得现在稽查很严,无非是稽查案件常常出现在网上,这个也不奇怪,就如同交通事故,哪个地方都天天有,但是在媒体报道的,肯定是极少数大事故、恶性事故。
作为税务稽查部门,主要任务是打击各类涉税违法行为,并不担负组织收入的认为。当然,查处税收违法案件,其结果肯定将涉及补税、罚款等,自然也就带来一定的税收收入。
疫情造成一定时间内的经济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种经济下行,不会出现由稽查部门查一些案件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相反,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等局面,稽查部门在处理案件时,对一些实体经济组织,可能还会采取相对从轻的处理方式,特别是在处罚时,会尽量在法定幅度内从轻,或能不罚的就不罚。当然,对于虚开发票、骗取退税等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那一定的严厉打击的。
现在感觉税务稽查比原来严格,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两年国地税刚合并,人员机构都处于磨合期,各项工作开展有一定的滞后性;二是金三系统的逐步完善,不断堵塞税收漏洞,原来一些可以钻的空子越来越少,所以大家才会有这种感觉。
如果一直都是合法经营,其实影响并不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看待税收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看待税收政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