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发展历史 税收政策发展历史简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收政策发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税收政策发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个朝代从开始到灭亡的税收政策、税收种类是怎么变化的?
据说宋朝最高时的税收一年有钱一亿六千多万贯,但折合白银却很少。
明清大量海外白银流入,折合的白银增多。
明朝税收一年是400万两白银,清朝一年的税收是5000万两到7000万两,
因为宋朝是全部收上来再派发给地方,明朝是地方保留”所需“的部分然后上次国库。而且到了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税亩八百万余顷(一亿两千万亩),征粮2950万石,下旨“永不起科”。
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1,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
明朝末年没有钱,崇祯为什么不调整税收政策?
天启年间,魏忠贤是主张收工商税的,而且主要的国库收入还是靠工商税和海税,如果没有工商税和海税,辽东的战争根本没法子打。那时海禁也是开放的,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其实很火爆,海税占了总税入的大部分,其他工商税还比较少。那时还有专门官兵组织打击海盗,也就是所谓倭寇,其实所谓倭寇并不是日本人,很多都是海盗。
可惜的是,那时皇帝、阉党都顾着和代表大地主阶级(两淮盐商、东南沿海大商人主要还是官僚士绅集团)和大商团(比如晋商)的东林党官僚士绅斗争,结果所有的人,无论是皇帝、阉党还是东林党,都只将征收工商税当作政治斗争打压对手的武器,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市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没有鼓励小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措施,农民仍然还在土地上打滚。
到了崇祯时代,主张征收工商税的阉党全盘失败,工商税不再征收,海禁重启,海税这一块最大的收入也断了。崇祯的国库收入靠打击阉党抄家,但很快难以为继。崇祯算是自毁长城。前任皇帝好不容易启动的工商税务,他没有想着去维护,反而开了历史倒退车。海禁重启名义上是遵照祖制,实质上是崇祯本人认为海上贸易是倭寇横行的温床,辽东战事导致他更加不愿意东南出现战事,哪怕是小小的倭寇袭扰。
崇祯之前的几个皇帝其实是有工商意识的,还有天启皇帝爱好工匠活,不能仅仅以爱玩来看,那个时候已经有皇帝逐渐意识到农业之外,工业和沟通工农业的商业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发展工商业,使得农业也会有产业化大发展,所谓小冰河时期是可以度过的,但毕竟那时的先人也仅仅有意识,没有成熟的产业化思考。
以中国古代的标准来看,崇祯是个好皇帝,勤勉有气节也有魄力,但很可惜他不太明智。他不如天启。如果去考察明朝的皇帝,就会发现名气越大的皇帝,其实都是标准的古代所谓明君,比如嘉靖皇帝,但都是工商意识较浅的,主要就是搞好内需,而那些名气不那么响亮的,比如隆庆皇帝,却是工商意识比较强的,海禁贸易就是他开放的,自他开始后国家海税逐年快速增长,海外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你以为他不想调整?可他有心无力,明末江南财团富可敌国,很多财团支持自己派系在朝堂掌握话语权,东林党代表了江浙地区财团,只要崇祯欲从江南增加税收,这群人就跳出来闹,说什么“勿与民争利”等一大堆反对意见,久而久之,崇祯皇帝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收政策发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收政策发展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