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税收政策 金塔县税收政策最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金塔县税收政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金塔县税收政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慈禧太后有没有私房钱,大概有多少?
慈禧太后当然有私房钱,甚至不能称之为私房钱,而是称之为慈禧宝藏。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掌握了清朝晚期的朝廷大权,财政大权,这么重要,当然也是在慈禧的掌握之中。
慈禧太后为了给自己举办寿宴,多次调用北洋水师的军费,可以说是北洋水师烂到了骨子里,才导致了,甲午之战失败。
更别说,为了慈禧太后修建圆明园,修建个听戏的戏楼等等,花费巨大。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还有自己的另一份收入。
慈禧太后,喜欢珠宝珍玩是出了名的,于是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就成为了个地方官员,争相巴结的对象。
毫无疑问,清朝末年,官僚腐败严重。这些官僚搜刮的民脂民膏,都被用来贿赂慈禧太后,想要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生官发财。
而慈禧太后收到的这些贿赂,慈禧太后喜欢的,就会摆在身边,放在身边随时拿出来把玩。但是,不喜欢的,因为价值不斐,就被放到了慈禧宝库里,收藏起来,总之不会便宜了别人。
慈禧有私房钱,而且还不少,最高峰时折合白银超过千万两。
在清朝,皇室是有专门的皇室经费,皇帝、太后也有专门的一块收入,负责宫廷事务的内务府下属的广储司的工作之一就负责管理帝后的内帑银。据《清稗类钞》记载,同治、光绪年间慈禧每年的私用钱是18万两,分端午(5万两)、中秋(5万两)、年末(八万两,这是慈禧的年终奖)三次拨给。
慈禧的日常开支,是走皇室经费,这18万两就是纯粹给她个人,随她喜好开支了,其中相当部分被攒起来,就成了慈禧的私房钱。
据晚清研究学者贾英华考证,慈禧的私房钱最高峰可能达到了900万两白银和37万两黄金。这个远远超过了慈禧正常的私用钱,估计是有些灰色收入在里面。
这笔私房钱慈禧动用过两次大的开支,一次是修清漪园也就是颐和园的时候,由于经费紧张,慈禧拨了300万两用于工程开支。
第二次是庚子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仓皇西逃时将剩下的600万两白银和37万两黄金藏到了储秀宫,运气很好,没被联军发现。回京以后因为西苑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慈禧又拿出了私房钱200万两白银对被烧毁的仪鸾殿、仪銮殿进行了修缮。重修后分别命名为佛照楼和海晏堂,前者后来改名为怀仁堂,后者是仿圆明园的海晏堂。
此后慈禧的私房钱没有记载有大的开支,除了慈禧殡天时打造金塔用去一万两黄金,其他全部留给了隆裕太后。
不过据说隆裕太后后来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时,曾经公布过慈禧所留的内帑银账簿,共计是黄金十五万两,白银二百万两。而查清宫档案,在辛亥革命以后隆裕陆续调拨内帑银黄金16万两、白银160万两来看,这两个数字应该是很接近的,可以证明裕隆继承的慈禧内帑银大致数目。
这个数字和贾英华考证的数字略有出入,不清楚是慈禧或者裕隆在1900年之后有了其他开支,还是裕隆私下又藏了一点,这个还有待新的史料来查证。
不过即使按照辛亥革命时裕隆调拨的数字看,这也是很大一笔钱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信中曾提到宫中一次调拨了8万两黄金“约合银300万两”,16万两黄金就是600万两白银,那么裕隆继承的慈禧私房钱,至少在780万两左右,由此倒推,慈禧当初内帑银最高峰时不会少于1300万两白银。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帝制时代的财政体系有个大概了解:
首先,在帝国财政体系内,并非人们以为的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一般来说,朝廷都有两条收支体系。
一条是国家财政,另一条是皇室财政。
两条财政体系是各自独立运作的。
最早从汉代起,皇室的财政就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叫少府。
其来源为山泽盐矿税收,而国家正规财政则来源于田赋。
这种规定为以后列朝相继沿袭,虽名称,内容有所区别,但基本精神不变。
到清朝时,皇室的财政由内务府来管理,国家财政则由户部(后改为度支部)来管理。
所以,所谓慈禧的私房钱,在她执掌朝政时,应该指的就是内务府的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塔县税收政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金塔县税收政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