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前日本税收收入 甲午战争前日本财政收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甲午海战前日本税收收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甲午海战前日本税收收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灭亡时税收高达三亿多两白银,但为什么在袁世凯接收国库的时候却只有十个银元,这是真的吗?
没有那么多的税收,清朝最高税收也就刚刚过亿。
甲午之后,清朝赔了日本两亿三千万,庚子赔款五亿多,清政府用海关关税等作的抵押,清政府税收极低。北洋政府属于清政府禅让,接过清所有债务,继续还账,才得到西方的认可,袁世凯的北洋,基本靠贷款。
恰好一战爆发,战争一来,北洋加入协约国,暂时不用还账,海关的钱北洋政府能用了,才算解了燃眉之急。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帝制正式结束。也意味着故宫里这一干人马不能安享荣华富贵了,
晚清和北洋政府向外国借款以应付国内财政危机,他们拿什么偿还本息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晚清和北洋的借款偿还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卖国家主权,而且越往后出卖得越厉害,因为借的钱越来越多。
一、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借款偿还主力是海关关税。在左宗棠西征之前,借款数额不大,直接从海关关税拨付就能偿还。但是从西征开始,海关关税就不够用了。西征借款分六次,共1500多万两。清政府采用以关税做抵押的方式借钱,外国人控制下的总税务司权限增大了,关税主权几乎可以说完全丧失了。
(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其夫人)
二、甲午战争到庚子事变前
甲午战争开支浩大,加上战败的赔偿,借款数量急剧膨胀,还款的周期也非常长,达到了20年。海关关税抵押也不够了,开始以厘金做抵押。这就使得清政府在国内征税的主权都开始被侵害了。
三、庚子事变后
庚子赔款是史上数额最大的一笔赔款,清政府根本无力支付,只能选择借款。光靠海关关税和厘金也不足以抵押了,开始用路权和矿山做抵押了。由于赔款被摊派到各省,地方上也不得不借款,地方借款是以糖捐、酒捐、烟捐,甚至是地皮做抵押。
四、辛亥革命后
清政府在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下垮掉了,但是北洋政府面临的情况更加糟糕。由于辛亥革命时,各项借款被暂停支付,列强利用掌控海关的便利条件,直接将海关关税划拨到几家银行,然后成立了一家委员会,专门负责划分还款。也就是说北洋政府连海关关税都没了。
可是北洋政府依然要借钱哪,不然政府就倒闭了。北洋政府在卖主权方面做得更加厉害了,比如袁世凯的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做抵押,直接让外国人来征收盐税。后来段祺瑞的西原借款,直接从日本获得了1.45亿日元的借款。这笔借款非常神奇,日本为了控制北洋政府,居然不要担保。但是不要担保就意味着白白借出,段祺瑞将东北三省的采矿权、练兵权、财政监督权、兵工厂分办权、铁路修筑权等等都给了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占领东北埋下了祸根。不过这笔钱段祺瑞压根没想还,因为也还不起,段祺瑞甚至说了一句“到时候一瞪眼就完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甲午海战前日本税收收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甲午海战前日本税收收入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