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 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有哪些?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涉及的税收风险:
1,税收政策使用风险
税收政策风险主要是企业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错误的选择与运用相关税收政策所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
2,税收执法专业风险
现在我国税收法律多且杂,在实际中需要相关执法人员在专业方面有较高的认知才行。
3,税收政策不完善风险
我国税法在现行阶段,在很多方面还不是非常完善,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同税务机关对于同一业务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最终形成不同的处理结果。
4,税收筹划不完善风险
在企业纳税筹划过程中,由于相关筹划方案考虑不完善,最终导致整个税收筹划方案出现错漏,甚至触碰到法律的底线。
企业的税务筹划是指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进行避税,而不是偷税漏税,通过买票的手段避税等。
比如说政策上有政府招商引资的产业园,会减免一部份税收。这是用政策减免税。
因为增值税是流转税,通过流通环节增值额交税。那么在增值环节进行合法的规划。这个需要请教专业人士了。
税务筹划的前提是合法,合法就规避风险。
税务筹划不能触碰哪些法律红线?
谢谢邀请。
税务筹划这个词在实务中常常会被过度使用。很多时候还与避税或逃税混为一谈。
从其意义来看,有三个关键要素:
必须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超纲”的是犯法,这是基本的红线,也是生命线,不可逾越,也不要轻易尝试。
事先筹划和安排:事后“亡羊补牢”,那是“为时晚也”。
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个是筹划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但是,对于筹划的过程把控,很多时候可能并不准确,有时候对于税法概念混淆不清,有时候可能是理解不到位,有时候可能对税法的运用过于激进,都有可能会导致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之前惊天动地的8亿税收大案,就是这样的例子。本身设立工作室这个做法,已经可以取得不少的税收优惠,可是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人为地添加“阴阳合同”,这就是将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混为一谈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之前被过度使用的“人力资源外包”,明明是公司的员工,为了节省个税和社保,采用违规的人力资源外包方式。通过劳务公司开票,支付服务费的方法,来降低公司应该缴纳的个税和社保。这就是明显的偷逃税行为。
企业应该意识到,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税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税三期上线、发票数据比对、营业税消失增值税接管、增值税减税并档、税务局实施智能稽查系统等等,这都是给企业的“警报”,以税务筹划为名,偷漏税的行为不能再有了。
纳税风险与税务风险有什么区别?
这两者没有规范的定义,从企业角度看纳税风险和税务风险,那纳税风险就是企业纳税前税种认定与实际经营是否一致,税务登记与企业实际,税务备案与税务优惠选择等风险,纳税中,税款计算,报表填写,纳税缴纳等风险,纳税后存在的风险,则是事后纳税档案管理,相关事项准备等风险。
而税务风险则,包括纳税风险,同时还包括发票管理风险,税务资料管理风险,企业税务证据链风险,企业税务规划和安排风险等等。
对于不同的立场的人看 纳税风险与税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比如税局说的税务风险,是他执法的税务风险,包括日常管理风险,纳税评估风险,稽查风险等等,而站在企业的税务风险,可能是多交税和少交税的风险。两者又是不同的。
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通常指的纳税风险是指企业税金计算和筹划方面的风险,如计算错误、筹划阶段引用的政策依据错误。纳税风险包括企业和税务机关二者的问题,后者包括前者。对于税务机关来说,像漏征收就是税务风险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收筹划风险的类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